东盟智运会创新升级:棋手突破与 AI 科技共谱新篇

  • 2025-08-06
  • 1

8 月 8 日至 11 日,2025 云南第二届东盟智力运动会将在昆明拉开帷幕。这场由东盟棋院主办、棋圣聂卫平发起的国际赛事,以 “手谈云南・弈结金兰” 为主题,不仅汇聚了中国、越南、新加坡、泰国等多国棋手,更以赛制创新、科技赋能和文化交流为核心亮点,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受瞩目的智力竞技盛会。

本届赛事的一大焦点,是东盟棋手群体展现出的强劲上升势头。近年来,在聂卫平及东盟棋院的推动下,东南亚围棋生态迅速发展:新加坡棋手在 2025 年初的南洋杯大师赛中积累了丰富实kaiyun中国战经验,当地围棋氛围显著提升,有望在本届赛事中一鸣惊人;越南队派出六位平均年龄不足 12 岁的小棋手,其中 9 岁的阮明宇曾在 2024 年 CPF 亚洲业余围棋锦标赛中打入前 38 名,被业内视为 “东南亚围棋未来之星”。泰国围棋则依托正大集团的持续投入,形成了从青少年培训到职业赛事的完整体系,其国家队选手陈思飞已具备业余 6 段实力,被认为是打破中国棋手垄断的潜在力量。

赛事特别设置的 “公开自费” 报名模式,更为东盟业余棋手提供了公平竞技的舞台。通过微信小程序 “东盟棋院” 直接报名的机制,打破了传统机构推荐的限制,让马来西亚、老挝等围棋基础较弱国家的棋手也能参与其中。据组委会透露,本届报名人数超 300 人,创历史新高,其中东盟国家选手占比达 45%。

东盟智运会创新升级:棋手突破与 AI 科技共谱新篇

二、小明机器人加盟:传统围棋的科技化破圈

本届赛事的另一大革新,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 “小明围棋机器人”,将古老的围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。作为赛事指定 AI 产品,小明机器人承担了三大核心功能:其一,人机对战体验区为棋手提供与 AI 切磋的机会,通过模拟职业棋手的行棋逻辑,帮助选手从不同角度提升棋艺;其二,对局即时分析系统通过实时数据捕捉,为每盘棋生成关键点解读报告,相当于为每位棋手配备了 “私人教练”;其三,智能裁判辅助运用图像识别技术,精准判定棋谱胜负,避免了人工数子的争议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小明机器人特别针对青少年棋手优化了交互设计。例如,在少儿组比赛中,机器人会通过语音提示引导小棋手思考,并在对局结束后生成趣味化的棋力评估报告。这种 “寓教于赛” 的模式,不仅提升了比赛的趣味性,更让围棋教育从传统课堂走向智能化场景。

三、赛制革新与文化赋能:构建多维交流平台

除了竞技本身,本届智运会在赛制设计和文化融合上亦亮点频出:

  1. 科学分组与公平机制:采用中国传统围棋九品制命名组别(如业余 5 段以上为 “通幽” 组,初学棋艺为 “若愚” 组),并引入差异化起始积分 —— 高段选手起始积 2 分但需让先,低段选手从 0 分开始但可获得让子优势。这种设计既保证了竞技的公平性,又增加了策略博弈的维度。
  2. 青少年激励计划:所有完成全部赛程的青少年棋手均可获得官方证书与专属奖牌,女子组前六名更可额外获得荣誉奖状。此举旨在通过赛事培养棋手的荣誉感,推动东南亚围棋后备力量建设。
  3. 文旅融合体验:组委会精心规划了 “春城文化之旅”,棋手和家属可在比赛间隙游览石林、滇池等自然景观,品尝过桥米线、鲜花饼等云南美食,将智力竞技与休闲旅游有机结合。

四、未来展望:从区域赛事到文化品牌

东盟棋院院长陈宇在接受专访时表示,本届智运会的目标是 “让围棋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文化纽带”。除了赛事本身,同期举办的 “商界棋王 & 东盟围棋文化发展论坛” 将汇聚政商学界代表,探讨围棋在经贸合作中的桥梁作用。未来,东盟棋院还计划推出 “商界棋王东盟行” 系列活动,通过 “以棋促商” 的模式,推动东南亚地区的文化与经济交流。

正如聂卫平所言:“围棋不仅是胜负之争,更是文明对话的载体。” 当东盟棋手在棋盘上与中国选手对弈,当小明机器人的蓝光与传统棋子的木纹交相辉映,这场赛事正在书写的,不仅是智力竞技的新篇章,更是科技与人文共生、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叙事。